【关注两会】古老母亲河期待新辉煌


编者按:长江,中华民族的生命河。她发源于青藏高原,一路上汇聚众多支流,向东奔腾6000多公里,注入茫茫东海。而随着“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的提出,这条古老的河流,迎来了自己的新时代。这片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省市,面积约205万平方公里,人口和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40%。2016年9月,《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印发,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而要实现这个蓝图,需要更多深刻的思考和创新的实践。

3月4日,《人民政协报》邀请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院李长安教授等,讲述心中的长江经济带。

关键词一:绿色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唐.李白《早发白帝城》

记者:长江,是中华文明的母亲河。这一条大江,承载了我们数不清的乡愁。各位委员还记得自己对长江最初的印象和记忆吗?这些年,您看到的长江,有哪些变化?

李长安:我第一次看见长江是1978年到武汉上大学的时候。到学校一报到完,四个河北老乡就迫不及待步行去看长江。从航空路一直走到了江边上,大概有六七公里的样子。坐在江边儿上,我们就在那儿感慨:你看长江多大呀!这么多轮船!晚上回到学校,同学们问,你们下午去哪儿了?然后描绘了那么一番。结果有同学就笑了:那不是长江,那是汉水(汉江),还没到长江呢。

我们老家没有那么大的河,我们一看到一个汉江就觉得不得了,所以就把汉江当成了长江。我现在讲这个故事,大家都笑话我,这个学地质、搞地理的,大专家大教授,还能把汉水当成长江!

我在长江边生活已经30多年了,几乎天天可以看到长江。而我本身是研究长江的,除了通天河那段,余下的长江几乎都行走过。一个最大的印象是,长江两岸的湖泊出现了问题。我第一次看到武汉东湖,水草荡漾,现在都变样儿了。长江沿岸过去多少湖泊啊,生态条件那么好,现在很多没有了。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长江生态环境只能优化、不能恶化。涉及长江的一切经济活动都要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前提,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请各位委员结合各地具体情况谈一谈,长江的保护,从哪里着手?有哪些亟待突破的瓶颈和困难?

李长安:我从2001年开始写第一个保护长江的提案,一直到今天几乎没有间断过。湖北是长江经济带干线流经最长省份,也是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三峡工程所在地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地。因此,在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中承担的生态安全任务更加艰巨。今年1月中下旬湖北省两会上,通过了《湖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大力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的决定》,这也是长江经济带沿线11个省市中,地方人大第一件关于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的决定。这个《决定》中“政府主体作用”这一点提得非常好。为什么这样说呢?我最早的提案是有关长江湿地保护,当时我认为保护首先要立法,法立了,问题就能解决好,但武汉市2003年就已经颁布了环境保护条例,可并没有把环境保护好。可见政府的主体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近年来,湖北在长江保护方面做了很多努力。比如,2012年湖北省第十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市场决定取舍、绿色决定生死、民生决定目的“三维纲要”。2014年初,湖北将“绿色决定生死”放到了首位。

记者:这个排序虽然是很小的一个变动,其实是观念的变化。

李长安:对,观念改变了。以去年为例,湖北省正式启动省委书记督办省政协重点提案工作,省政协关于《湖北长江经济带落实生态优先、推动绿色发展的对策建议》等重点提案被两任省委书记“接力”督办。省人大出台了《湖北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关于农作物秸秆露天禁烧和综合利用的决定》等地方性系列法规,部分条例和规定走在全国前列。2016年省政协还召开了“全面推进湖北省绿色发展”议政性常委会和“推动汉江生态经济带保护与发展”常委专题协商会。

关键词二:发展

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宋.王安石《江上》

记者:一条黄金水道,江水流淌,千帆争渡,财富汇聚。历史上,长江沿岸,多为富庶之地、鱼米之乡。但沿江区域,因历史、地理、资源等因素,发展并不是齐头并进。今天各位讨论长江经济带战略,先谈了生态和环保,为我们的谈话确定了一个绿意盎然的底色。按照“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总体要求,9省2市各自发展路径如何选择?上中下游如何协同前进?

李长安:长江经济带发展一定要注意的问题,就是产业转移。我坚决反对把落后的、高耗能的、高污染的产业转移到上游。

刚开始提出长江经济带的时候,我最担心的就是经济快速发展对长江的影响。所以在2013年的时候我作为政协委员就写了一件提案,希望长江经济带发展应该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先行。有了生态保护规划,就划出了一系列的红线区,这个地方是绝对不能动的,然后再来布局产业空间。只有这样,才能既发展经济,又保护环境。

关键词三:通达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唐.李之仪《卜算子》

记者:一条大江,串起了沿岸人民的饮食起居、生产生活。而之所以称长江经济“带”,就是要促进各生产要素在区域之间流动,增强发展统筹度和整体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提高要素配置效率。要让这条黄金水道真正通达,关键点在哪里?

李长安:我们长江中游江汉平原这一带的航道,也存在水深不够问题。过去还有个三峡翻坝的问题,现在有了升降机,航运能力提升了。

我同意洪委员的观点,应该有一条沿江铁路将之贯穿起来。另外,码头资源需要整合。现在资源整合不够,很多地方岸线资源都被浪费掉了。特别是私人沙码头,占据了大量码头资源。应该来一个统一的整顿清理,不能各省市各管自己那一段。什么地方上什么量级的码头也要有统一规划。

李长安:人才交流,特别是思想观念上的沟通也很重要。上海、江苏等地区,人的思想比较活跃。可以通过干部交流等方式,促进思想观念上的“通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