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新语]习近平指导宗教工作:坚持中国化 瞄准中国梦 引导好青年


习近平指导宗教工作:

坚持中国化 瞄准中国梦 引导好青年


2016724日 中国青年网


“我国的各民族和宗教是在5000多年的文明史中孕育发展起来的,只有落地生根才能生生不息。”几天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新城清真寺了解日常管理和宗教活动开展情况时强调。习总书记希望大家能继续发扬爱国爱教传统,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发挥积极作用。在场的伊斯兰教界人士表示,将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既念好古兰经,又念好致富经,为国家发展营造和谐的环境。”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宗教问题,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进行探索和总结,形成了一整套关于宗教问题的理论观点和方针政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提出一系列重要观点,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指导宗教工作不断取得新成就。

宗教结合国情 共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是个多宗教的国家,和一些国家相似的是,宗教文化作为精神寄托出现在历史长河中,已成为社会的一部分。但中国的宗教在发展中有其特殊性,例如:在历史上从未出现过全国性的政教合一政权;宗教文化大多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兼容;既支持马克思主义科学观,也尊重宗教信仰自由。

早在2014年,习近平就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中以佛教为例,提到宗教在中国的特殊发展:“佛教产生于古代印度,但传入中国后,经过长期演化,佛教同中国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融合发展,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给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文学艺术、礼仪习俗等留下了深刻影响。”正是由于中国宗教的特殊性,习近平多次强调,要结合我国宗教发展变化和宗教工作实际,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支持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

当下,我国在党的领导下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向着“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前进。而宗教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能起到凝聚人心和增强社会建设力量的积极作用,也可能在处理不当时,出现纠纷,产生危害。宗教要适应社会发展新形势,即是说宗教要与时俱进,不能宣扬落后、腐朽的价值观。唯有在立足国情的基础上,才能让宗教落地生根,让社会生活更好地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从国情和宗教具体实际出发,汲取正反两方面经验制定出来的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从实际出发落实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具体而言有多种形式、多个方面,譬如:保护宗教信仰自由;坚决抵御非法的渗透,在互联网时代利用好网络传播宗教的正确理论;宗教人员对教规教义要做出符合当代中国发展要求的阐释。

习近平在今年的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总结,我国宗教工作形势总体是好的,而且实践也证明结合国情的党关于宗教问题的理论和方针政策是正确的。宗教工作要想生根成长,不能脱离国情的土壤。

团结信教群众 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基本要求

宗教团结、宗教和谐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关系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关系社会和谐、民族团结,关系国家安全和祖国统一,关系着“两个一百年”能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能否实现。只有搞好党和政府与宗教的关系、搞好社会与宗教的关系、搞好国内不同宗教之间的关系、搞好我国宗教与外国宗教的关系、搞好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的关系,才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基础提供有力的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强调,“宗教问题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必须处理好的重大问题。”要处理好宗教关系,我国坚持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建设高素质的宗教领导班子,要求党员干部不信教的同时必须尊重和适当随顺民族风俗。宗教信仰自由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要最大限度把广大信教和不信教群众团结起来。引导广大群众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维护祖国统一,维护中华民族大团结,服从服务于国家最高利益和中华民族整体利益。

宗教领袖有责任传播正确的、积极的宗教理念,防范宗教极端思想侵害,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党和政府有责任为宗教团体开展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尊重和发挥他们在宗教内部事务中的作用,努力建设政治上可信、作风上民主、工作上高效的高素质领导班子。要坚持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关键时起作用的标准,支持宗教界搞好人才队伍建设。

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总书记指出,党员要坚决执行不信仰宗教、不参加宗教活动的规定,在思想上同宗教信仰划清界限,但同时应当尊重和适当随顺民族风俗习惯,以利于更好联系信教群众,把他们紧紧团结在党和政府的周围。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党要坚持政治上团结合作、信仰上相互尊重,多接触、多谈心、多帮助,以理服人,以情感人,通过解决实际困难吸引人、团结人。只有党员做好带头作用,广大的信教、不信教群众才能敞开胸怀积极接纳对方,从而促进整个中华民族的大团结。

把握工作重点 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宗教观

青年作为一个思想开放、思维活跃的群体,正处于形成健全人格的关键时期,给予广大青年人正确适时的价值观引导始终有着重要意义。青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在民族发展的道路上始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广大青年人能否树立正确的宗教观,不仅关系到中国内部的团结稳定,更关系到现代化建设的成败,是必须重视的大事。因此,我们要正视宗教文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做好引导青年形成正确宗教观的宣传教育工作,最大限度地团结广大青年,激发青年的蓬勃动力。

当今世界宗教局势形势复杂,原教旨主义异军突起,宗教极端主义恶性膨胀,并呈现日趋年轻化的趋势。在11·13巴黎恐怖爆炸袭击事件中,涉案人员最大31岁,最小20岁;而后法国发生骇人听闻的尼斯恐袭案,凶手布赫莱特也只有31岁。一些宗教极端组织,借着宗教的名义,肆意扭曲教义,教唆信徒尤其是中青年信徒做出众多危害地区和平的行为。青年一旦受到误导,不仅自己的身心健康会受到摧残,丧失理智,更会导致各种暴力事件的发生,破坏社会的正常秩序。

如何引导青年正确认识宗教、培养青年正确宗教观已日渐成为我国宗教工作的重点之一。在424日的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强调:“要加强对青少年的科学世界观宣传教育,引导他们相信科学、学习科学、传播科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为了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宗教观,首先需要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在做到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同时,更要引导信教青年遵法守法,自觉抵制非法宗教渗透活动。同时要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引导青年正确认识法律与宗教教义的关系。其次,公安网监部门应加强网络信息监管并做好有害信息筛查工作,对涉邪网站坚决关停,防止青年因缺乏辨别能力而接触到不良的宗教文化。此外,在教育方面,教育工作者应加强对青年人的法制教育、马克思主义教育及科学文化教育。引导青年把科学知识作为基础,从根本上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并通过开设相关课程,让青年能够掌握我国一般性的宗教常识,这是十分必要且行之有效的事情。

“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同样,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也是相依相偎共同成长。全国各界人士要坚定不移跟党走,不忘初心,在自己的岗位上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