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党外代表人士热议2025年全国两会


3月4日、5日,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和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京开幕。我校党外代表人士以多种形式密切关注两会动态,认真聆听李强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结合岗位工作热议两会热点话题,深入学习领会全国两会精神。

全国政协委员,无党派人士,校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会长,地球科学学院童金南教授:

在人民大会堂亲耳聆听了李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心情非常激动。报告全面系统总结了过去一年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砥砺奋进、攻坚克难,取得伟大成就,顺利完成了年度既定目标任务,同时又高瞻远嘱地精心部署了2025年各项工作任务。我完全赞同和拥护。

党的二十大以后,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建设成为范式,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是当前我国从大国向强国发展的关键标志,成为国家建设的要务之一。教育是龙头,继《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之后,报告中又明确提出今年将制定实施教育强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由此可见,今年的教育战线将会迎来新的开篇局面。作为高教战线的一员,我们将责无旁贷,紧跟时代步伐,以国家使命为己任,努力践行教育家精神,教书育人,为国尽力。


全国政协委员,民革湖北省委会常委、副主委,机械与电子信息学院丁华锋教授:

作为科技教育工作者,我对2025年全国“两会”的胜利召开深感振奋。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和“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等重要论述,为科技教育和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DeepSeek和机器人的火爆,展现了中国在全球创新生态中从跟跑、并行到领跑的技术发力,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全球影响力。2024年,中国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人才培养方面取得显著成果,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展望2025年,我们将进一步优化创新生态,深化科教融合,培养更多未来产业人才,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作为教育工作者,我将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中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创造强国”贡献力量,共同迎接更加辉煌的未来!


  九三学社社员刘庆生教授:

聆听了李强总理在全国人大十四届三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我对报告中“坚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印象深刻。它表明我国的改革开放需要讲究效率和质量,要为提升国力、改善民生,为人民谋福祉服务。我们要坚持“艰苦奋斗,求真务实”校训精神,推进我校建设战略规划目标的实施进程,为建设高质量的教育体系贡献地大智慧和力量。


湖北省人大代表、洪山区人大代表,民盟地大委员会副主委,计算机学院朱静副教授:

2025年全国“两会”在万众瞩目中胜利召开,开幕式上国务院总理李强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令人振奋。报告回顾了2024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特别是在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突破性进展,令人倍感自豪。展望2025年,报告提出了一系列务实举措,如推动农业转移人口纳入住房保障体系、制定教育强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等,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两会”不仅是国家大事的议事平台,更是凝聚民心、共绘蓝图的重要契机作为一名党外知识分子,我深感国家发展的脉搏与个人命运紧密相连,对未来充满信心与期待!


湖北省政协委员民盟湖北省委会常委、地大委员会主委,地球科学学院曹淑云教授:

   全国“两会”的胜利召开,教育议题的深入讨论不仅彰显了其对社会发展的关键作用,也激发了我对教育事业更深层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作为民主党派成员和高校教育工作者,我将坚持把“两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积极融入建设教育强国的伟大实践。在高校教学与科研领域,我将致力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强化实践能力,为国家培养实干担当的建设者和忠诚可靠的接班人,全力助推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铸就坚实的人才支撑,以实际行动践行教育使命。


湖北省政协委员九三学社湖北省委会常委、地大委员会主委,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王伦澈教授:

2025年全国“两会”再次为高校教学科研人员指明了方向。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提出加大基础研究投入、优化科研评价体系、强化产学研深度融合等举措,令人振奋。作为高校科研工作者,我深感责任重大。未来,我们将更加注重原创性研究,突破“卡脖子”技术难题,同时加强科研成果转化,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两会”对青年科研人才的支持政策也让我备受鼓舞,期待更多青年学者在科研舞台上绽放光彩。我们将以实际行动响应国家号召,为建设科技强国贡献力量。


武汉市政协委员,无党派人士、校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副会长曹桂华教授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教育方面提出了加快教育质量体系建设,进一步强调教育强国战略,作为高校作为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要严字当头,严把质量关,为国家培养更多创新型拔尖人才


武汉市政协委员民革市委会委员、后勤保障部副部长苏洪涛:

全国两会锚定教育强国目标,作为学校后勤要以“服务育人”为核心理念,运用物联网等技术打造“智慧后勤”,深化绿色校园建设,落实“双碳”战略要推进资源集约利用,通过共享教室、错峰供能等举措提升资产使用效能节约资源反哺学科建设建立应急响应机制,筑牢安全防线通过数字化转型与精细化管理,为师生创造优质环境,践行“三全育人”,夯实教育强国建设的后勤保障。


武汉市政协委员,民革湖北省委会委员、地大支部主委,机械与电子信息学院院宁伏龙教授:

“两会”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优越性的重要窗口。“两会”提出的一系列教育、科技、人才政策,为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提供了有力保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征程上,我将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两会”精神,围绕建设教育强国这一目标,积极参与教育、科技和人才领域的实践与探索,特别是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本科教育质量,为国家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洪山区政协委员,民进湖北省委会委员、地大支部主委,材料与化学学院沈毅教授

今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收官之年,政府工作报告总结过去一年发展成绩实事求是,部署今年工作目标明确、举措清晰,是一个凝心聚力、鼓舞人心的好报告。其中有关“新质生产力”的内容极为系统和深入。作为一名高校科研工作者,我将以“两会”精神为指引,在量子科技及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等领域持续深化创新科研实践,为提振区域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洪山区政协委员,九三学社地大委员会副主委,材料与化学学院杨丽霞副教授

2025年全国“两会”胜利召开,教育强国建设成为社会关注的核心议题。教育强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为高等教育注入了澎湃动力,也为专业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作为一名电化学专业教师,我深刻认识到,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我深知自身使命重大。我将以全国“两会”精神为指引,坚守育人初心,深耕三尺讲台,积极探索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培养适应产业变革的电化学专业创新人才


民建地大支部主委,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朱江洪副教授

全国"两会"胜利召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时刻。代表们建言献策,共商国是,彰显了对政府工作报告的认真学习和深入思考,体现了对政府工作的高度认可和对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心。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将群策群力融入人工智能与智慧教育融合的高等教育新时代,尽心尽力推动专业建设与企业需求、社会发展相结合,全心全意做好创新人才培养工作,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两会”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致公党省委会委员、地大支部主委机械与电子信息学院副院长李波教授

李强总理在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高等学校作为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主阵地,要进一步‌转变科研理念,深化有组织科研,强化需求导向下的学科专业与产业链动态对接,‌推进跨学科交叉整合,‌共建产学研用联合体,从自由探索目标导向与自由探索结合转变,聚焦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围绕国家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整合资源,瞄准重大产业技术的基础理论突破和共性关键技术研发,主动承担重大科技攻关任务拓展发展新空间,培育发展新动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