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党外代表人士热议2022年全国两会精神


编者按  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分别于35日和34日在北京开幕。学校党外代表人士人热切关注两会动态,认真学习两会精神,围绕两会重要话题,结合工作实际积极展开热烈讨论。

全国政协委员、无党派人士、学校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第一届理事会会长、地球科学学院童金南教授:34日下午我们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了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开幕式。全国政协主席汪洋代表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向大会报告工作,报告反映了人民政协在中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所作出的重要贡献,并对做好2022年人民政协工作提出了希望和要求。通过这五年参与全国政协活动,我体会到政协工作越来越深入人心,政协成效越来越显著,可以用“务实、精准、高质、见效”来概括。近2000名全国政协委员紧扣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坚持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深入协商议政、认真履职尽责、强化使命担当,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汇聚智慧和力量。

武汉市政协委员、民革地大支部主委、工程学院宁伏龙教授:通过认真学习李克强总理所作的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我有两个感受:一是务实,根据国内外环境提出了中肯的年度经济发展目标和相应措施;二是惠民,始终把民生问题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李克强总理在报告中指出“要坚持把教育这个关乎千家万户和中华民族未来的大事办好”,这是民生大事,也是国之大事。过去五年,高等学校”双一流“建设取得了突出成绩,有目共睹。我们要继续把教育质量放到重中之重的位置,以此不变来应对未来教育之变。民革地大支部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两会精神上来。同时,我们会在学校党委和行政领导下,紧扣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这一任务,积极履职尽责,为学校各项事业发展再立新功。

湖北省政协委员、民盟地大委员会主委、地球科学学院曹淑云教授:2022年这一新的关键节点举行的全国两会,立足百年党史新起点、着眼新时代十年新跨越、展望开创未来新局面,任务重大,意义非凡。教育和健康一直是“两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民生工作的重视和关注。两会政府报告中提出“坚持把教育这个关乎千家万户和中华民族未来的大事办好”等内容,提振信心、催人奋进。站在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上,感到使命召唤,作为一名省政协委员和主委,要勇于担当,更加积极建言资政;作为高校教师、新一代科研力量,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更加自觉地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在人才培养上持续发力,培养更多杰出人才,为建设地质强国作出地大贡献。

民建地大支部主委、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朱江洪副教授:在国际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的今天,每个中国人都感受到了生存和发展的压力。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将在今年召开,这对于稳定民心、明确方向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必将是我国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以民生发展为重点,以民意实现为目标,在稳定中求发展,在节俭中求富民,体现了党和政府一心为人民的主政思路,一心为民族的发展理念和一心为国家的坚强意志。2022年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作为高校教师和民主党派成员,我们要始终坚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全力为高等教育事业的进步和学校的改革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洪山区政协委员、民进地大支部主委、材料与化学学院沈毅副教授: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在历史的交汇点上,2022年全国两会任务重大、意义非凡。这一年来,我国率先控制住新冠疫情并成为全球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我国进入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新阶段。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新的一大步。我们各民主党派也将更加坚定不移的跟随党的脚步,不断向前。作为一名民主党派人士、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时刻谨记“育才造士,为国之本”的责任,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致公党地大支部主委、机械与电子信息学院副院长李波教授: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各项事业取得新突破,鼓舞人心,催人奋进。2021年,经济总量达114.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1%。经济基本面“稳”的同时,“进”的特征也更加显著。比如,过去这一年,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8.2%12.9%;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比上年增长14.2%,创新动能有效增强。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和民主党派人士,深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必须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要自觉肩负起将人口红利转为人才红利的责任使命,进一步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积极探索把政治认同、国家意识、文化自信、人格养成等思政教育融入各类课程的新思维、新思路、新方法,实现知识传授、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的统一,引导当代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九三学社地大委员会主委、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王伦澈教授:2022年是实施国家“十四五”规划关键之年,也将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三月的首都北京迎来了全国“两会”的隆重召开。回首过去的一年,作为一名高校科研工作者,我有幸能够参与到我校各项事业发展的建设中来,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依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造就德才兼备的科研人才;以《美丽中国·宜居地球:迈向2030年》总体规划为导向,推进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学科发展、创新科研教育模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所说,“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必将继续做好本职工作,在科技、教育等领域积极建言献策、双岗建功,领悟落实地理学科在国家“学术研究、社会服务、人才培养、文化传承与创新”领域的战略意义,与身边的师生一起为中国新时代高质量绿色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力量。